顯示具有 近視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近視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

打破近視的孩子使用散瞳劑的五大迷思

     
         台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近視王國,小學入學已約有2成近視,高中則高達9成有近視,近視盛行率之高,其他國家均難以望其項背。台灣學童的近視一直是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以及教育部所重視的問題,也是全國的眼科醫師長期與之對抗的一大棘手難題。相信家中孩子被眼科醫師確診有近視的爸爸媽媽,一定都知道或是已有在點散瞳劑,甚至爸爸媽媽們如果自己有近視,小時候可能也有點過。眼科醫師使用長效散瞳劑來減緩學童近視加深已有幾十年了,時至今日散瞳劑仍然是我們眼科醫師第一線對抗學童近視的武器。雖然使用得久也用得普遍,但門診仍然時常會遇到心存疑慮的爸爸媽媽,對於散瞳劑的效果及副作用等仍有一些錯誤認知,這邊列舉關於散瞳劑家長常有的五大迷思,並給予醫學專業上的指正,希望能一一打破家長心中的疑慮,讓家長有正確的認知,也期望每個孩子都能接受適切的診斷及治療。

迷思一、醫師,我的小孩散瞳劑已經點了兩個月,你幫我看看他的近視度數有沒有減少?

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

醫師,我的孩子眼睛的度數正常嗎?


        「醫師,我的孩子度數這樣有正常嗎?」這是我的門診最常被家長問的問題之中,大概排名在前五名的問題。

        爸爸媽媽帶孩子到眼科來檢查,一定會獲得的一項資訊,就是孩子的眼睛左右眼分別是近視或遠視幾度,散光幾度(除非孩子還很小不容易測量度數)(如果還不清楚什麼是近視、遠視、散光,可以先看我之前寫的這篇。)到底孩子幾度算正常呢?這樣的度數需不需要擔心呢?在此跟各位家長做一個詳細的說明。如果覺得說明內容沒什麼時間看,可直接看文中紅字的總結部分。

        首先各位對於度數要先要有一些概念,我們常聽到的100度、250度,這些都是眼睛屈光偏差的測量單位,數字越大也就是所謂的度數越深,眼睛看東西其影像的焦距偏離清晰對焦(0度,就是正視)就越多,所以度數越深越模糊,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。而常聽到驗光師、醫師和護理師口中會說出度數「很深」、「很淺」這些形容詞,到底多少的度數算深呢?這邊替各位簡單歸納一下,讓大家對於度數深淺有個概念,對於我之後的孩子正常度數的說明才能更容易了解:

  • 50度以內:非常淺,幾乎沒有度數
  • 50度~100度:度數很淺
  • 100度~150度:有一點度數,還算淺
  • 150~200度:有度數,不算太深
  • 200~300度:度數有點深
  • 300~500度:度數很深
  • 500~800度:度數非常深
  • 800度以上:度數超級深

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

[輕鬆弄懂視光學]什麼是近視、遠視、散光?


        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到眼科,第一個得到的資訊,就是孩子眼睛左右眼各是多少度,以下是常見家長會接受到這個資訊的場景:
「你的孩子測起來有近視喔~」幫孩子用電腦驗光的護理師說。
「小朋友他現在是遠視,沒有近視!」醫師說。
「小朋友他的眼鏡配的是近視加散光的度數」眼鏡行的老闆說。

        或許各位爸爸媽媽你本身也有近視、遠視或散光,或許也有戴眼鏡或隱形眼鏡(這是極有可能的事),你非常清楚沒戴眼鏡看不清楚的感覺,但是你可能還是搞不清楚這些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。一般人望文生義,普遍有的觀念是:
  • 近視就是遠的東西看不清楚,要靠近看才看得清楚。
  • 遠視就是近的東西看不清楚,遠的東西就看得很清楚。
  • 散光??我聽過還有一種叫亂視,好像是眼睛看太多電視電腦過度使用引起?
        搞不清楚這些名詞就算了,我想各位爸爸媽媽更關心的,應該是當這些名詞發生你孩子的眼睛上時表示什麼到底會怎麼樣?要了解這些後續的問題,還是得先從理解最基本的問題開始,到底什麼是近視、遠視、散光各位爸爸媽媽要了解孩子眼睛的基本狀況,最好一定要先弄清楚。接下來我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一步步說明,最後做一個簡單扼要的總結,讓各位爸爸媽媽輕輕鬆鬆,一次弄懂。如果沒時間看前面的解說,直接跳到最後面的總結也無妨,該要知道的事,我都寫在那兒囉。

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

又來了,學校的視力不良通知單



相信不少學童的家長都有經驗,在學期開學沒多久,會收到這樣的通知:您的孩子在學校檢查視力不良,請至眼科診所或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。通知單上有表格要給醫師填寫檢查結果並簽名蓋章,在期限內給孩子交回老師那裡去,遲交可是會被老師追討的。

到底學校的視力篩檢在做什麼? 運作的狀況如何? 這裡我避開專業的探討,純粹就一般人能夠理解的範圍做一說明,並希望能帶給孩子的家長該有的正確觀念。

首先要知道的,是台灣的學童所面對近視問題的嚴重威脅,近視的人口越來越多,年紀越來越小,度數越來越深,台灣被冠上近視王國之名早已當之無愧。早在30年前,學童的眼睛問題就已受到政府重視,教育部制訂了學童視力篩檢及矯治的作業流程,簡單來講,就是從學校下手,規定每學期每個小朋友全面視力篩檢,篩檢視力不良者發通知單請家長務必帶孩子去眼科檢查,再把檢查結果帶回學校,由學校紀錄追蹤,希望能藉此落實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的基本原則。學童視力篩檢作業這30年來一直都有在做,詳細流程中間當然有檢討修正過,不過大方向不變,一貫實施至今。

那麼大家第一句話一定會問,這個行之有年的學童視力篩檢政策,到底有沒有成效?很遺憾,對於降低學童近視盛行率的這一點來說,可以說是成效不彰。學童近視的盛行率,依然連年創新高,以小學六年級來講,近視盛行率在1983年是34%,到了2010年已是66%,這個數字真的很嚇人。唯一稍微比較值得安慰的,就是近視比率的成長速度近年來似乎有放緩的趨勢,然而還是在上揚,始終未見逆轉。


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什麼? 我家的小孩要戴眼鏡? -- 關於孩童戴眼鏡的幾個迷思



        「什~麼~!? 這麼小就要戴眼鏡了喔?」這是我在門診看到有問題的小朋友,跟家長解釋說要配眼鏡時,很常聽到的反應。爸爸媽媽在一旁愁眉苦臉,有些小朋友聽到要配眼鏡卻很高興,因為班上同學很多也都戴眼鏡,常形成有趣的對比。家長當然不會甘願就此罷休,為了不讓孩子就此成為四眼田雞,一定會再進一步追問以下幾個問題:「這麼小就戴眼鏡,好嗎?」「眼鏡是不是一旦戴上,以後就拿不下來了?」「他現在還沒上學,不用看黑板寫功課,是不是等上小學以後再配?」「他現在就戴眼鏡,聽說近視度數會越戴越深怎麼辦?」「眼鏡行有推薦比較貴的眼鏡說對小朋友比較好,我該配這種眼鏡嗎?」 家長的疑慮可以理解,但有些疑慮其實來自一些沒有根據的迷思,這邊我想就孩童戴眼鏡爸爸媽媽常有的幾個迷思,做一個完整的解釋。